省份:
专业分类:
特色:
-
江苏省连云港工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学校创建于1986年,隶属于江苏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是一所由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与连云港市政府共建,培养粮食物资行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所需技能型人才的职业学校,是国家级重点职业技术学校,江苏省高水平示范性职业学校,江苏省现代化示范性职业学校。学校前身是“江苏省粮食技工学校”,2001年更名为“江苏省经贸高级技工学校”,同年增挂“江苏省经贸技师学院”校牌,2005年升格为“江苏省连云港工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2010年获评江苏省高水平示范性职业学校,2016年通过江苏省高水平现代化职业学校验收,2019年被认定为江苏省现代化示范性职业学校,2020年获评为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单位。学校坐落在花果山下,霞辉路1号,占地400余亩,一期建成规划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已建成10.76万平方米。学校现有粮油食品工艺、机电工程、信息工程、交通运输、经济贸易5个系,有粮食、数控、机电、报关、物流、汽修、电子、服装、计算机等26个中高职专业。2010年学校农副产品加工、数控加工、计算机网络应用、汽车维修、服装制作与营销被江苏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评为江苏省技工院校省级重点专业。2011年高职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被评为江苏省品牌专业,2013年新增汽车营销、室内装潢设计专业。完成汽车维修与保养技术专业市级品牌专业建设。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被评为省级品牌专业。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现代物流专业被评为江苏省技工院校重点专业。学校以粮食专业为特色,以智能制造、交通运输、商贸物流、信息技术为主干打造专业集群。学校按照“稳中求进、内涵发展、奋勇争先、高质服务”办学总基调,及以“改革”为动力,秉承着“学生满意家长满意社会满意立德树人知行统一”的办学理念,铸就了“阳光、谦逊、自强、奉献”的金谷文化。学校的校训是“厚德强能敬业笃行”,校风是“勤奋和谐务实求精”,教风是“身正学高爱生善教”,学风是“勤学苦练成人成才”,职教特色鲜明。学校紧密结合江苏沿海开发战略,服务粮食行业发展,结合我省“五粮工程”、连云港市“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定位,坚持“大粮食、大港口、大服务”为发展方向,做大做强粮油工程、机电工程、交通运输、信息工程、经济贸易等专业大类。发挥粮食专业特色,以粮食专业为重点,进行专业链拓展,创新学科建设、课程开发、师资建设,打造校企共建“粮教结合”基地,高质量发挥“江苏粮食行业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作用。学校先后被授予“全国粮食行业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单位,“江苏粮食行业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第四届全省粮食行业职业技能大赛优胜奖”“江苏省高水平现代化职业学校”“江苏省技工院校教学管理示范院校”“江苏省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江苏省职业教育先进集体”“江苏省职业学校技能大赛先进学校”“江苏省职业学校教学大赛先进单位”“江苏省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先进单位”“江苏省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最佳组织奖”“江苏省职业学校创业能力大赛优胜学校奖”“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平安校园”“江苏省文明校园”“省级节水型学校”“全国中职学校文明风采竞赛优秀组织奖”“连云港市‘五一’劳动奖状”“连云港市职业学校技能大赛先进学校”“连云港市职业学校技能大赛优秀组织奖”“连云港高技能人才评价专项活动先进单位”“连云港市红十字无偿献血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学校是国家级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建设项目单位、江苏省粮食行业技能培训基地、中国物流人才培育基地、江苏省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多年来,学校为社会培养了各类技术技能型人才5万余名。
-
连云港开放大学连云港开放大学是一所新型高等院校,是独立设置的连云港市属地方高等院校,行政上归属市政府领导,业务上隶属江苏开放大学系统,下辖东海、灌云、灌南、赣榆四所分校,形成面向全省、覆盖全市的教育网络体系。学校以终身教育理念为先导,举办远程开放高等学历教育和非学历继续教育,是一所多层次、多规格、多功能、多形式办学的综合性现代远程开放大学,是连云港市终身教育体系构建和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承载主体。学校前身是成立于1979年的连云港广播电视大学,是连云港市成立最早的地方高等院校,校本部坐落于连云港市中心苍梧路,校园占地120亩。1999年,学校被确定为国家教育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项目”试点单位之一。2006年,江苏省政府批准依托连云港广播电视大学成立江苏城市职业学院连云港办学点。2012年连云港市政府批准依托连云港广播电视大学成立连云港社区大学。2013年11月正式更名为连云港开放大学。学校设置6个学院,分别为开放教育学院、成人与网络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职业技术学院、工程学院、人文经贸学院。学科以工程、技术、管理为主体,涵盖建筑、计算机、机电、化工、环境、农业、生物、机械、法律、财经、旅游、医药、教育、管理、体育、艺术等16个学科门类。共有63个本科专业、54个专科专业、6个中专专业、6个社区教育培训班。建校41年来,学校始终坚持面向基层、面向行业、面向社区、面向农村办学,贯彻教育公平,特别关注和优先考虑社区、农村以及残疾人等弱势社会群体的学习需求,在此基础上形成了面向在职成人的高等学历和非学历培养模式,累计为地方培养超过10余万名“留得住、用得上”的应用型人才。面向未来,学校将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念,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面向全体社会成员,举办高等学历继续教育、非学历继续教育,奋力实现港城“人人皆学、处处可学、时时能学”的美好愿景,为连云港终身教育体系构建和学习型城市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前身是连云港职业大学,1983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成立;1999年3月,连云港职业大学与连云港市职教中心合并,更名为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建院之初,学院与全国一百多所职业大学率先举起了“高等职业教育”的旗帜,实现了“办起来”的历史性飞跃。2008年,学院搬入连云港市科教园区,建成了千亩美丽校园,办学条件和资源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铸就了“大起来”的历史性跨越。2017年学院召开第二次党代会,提出建设“区域知名、业界有名、特色鲜明高职院校”的奋斗目标,开启了“强起来”的历史新征程。2020年,学院首次实现高职在院生万人办学规模,办学特色进一步彰显。全院上下正聚力提升学院办学综合实力,全力推动学院高质量改革发展,致力建设文明和谐最美校园,不断奏响学院高质发展的奋进强音。学院位于风景秀丽、气候宜人的海滨城市,“一带一路”交汇点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江苏省连云港市,坐落在著名的西游圣境花果山脚下。占地面积1150亩,建筑面积33万平方米,现有教职工500余人,全日制在院生11000余人。学院设有机电工程学院、医药与化学工程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商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艺术与旅游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国际交流合作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基础课部(公共体育部)、思想政治教学部(马克思主义学院)等9个二级学院2个教学部共11个教学单位。学院开设近50个专业。物流管理、药品生产技术为国家重点建设专业,建筑工程技术、药品生产技术、数控技术应用、计算机信息管理等4个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药品生产技术、建筑工程技术为省级重点建设专业群,市场营销、旅游管理为省级重点专业,药品生产技术、建筑工程技术为省级高水平骨干专业。建有2个国家级实训基地、5个省级实训基地(产教融合平台、技术研发中心)、1个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院内产教融合企业6家,总投入7000余万元。学院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积极实施高层次人才、“双师型”教师培养工程。现有博士18人,硕士283人,正高32人,副高209人,硕士以上学位人数占比61.7%,副高以上职称人数占比49.4%。省、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等各类高层次人才50余人次。学院秉承“德才兼备、知行合一”的校训精神,坚持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创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通过校政行企携手共建、深度合作,不断推进资源整合,着力培养学生工匠精神、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学院大力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1999年至今,与韩国、美国、法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菲律宾等国家高校互派教师和留学生。与加拿大荷兰学院联合举办全日制高等学历教育,开设计算机网络技术等专业。面向未来,学院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抢抓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战略机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弘扬“崇德向善、坚韧奋斗、务实创新、勇立潮头”的新时代“连云港精神”,全力谱写学院事业“强起来”的新篇章,为连云港市开创“高质发展、后发先至”新境界、为江苏省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走在前列、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贡献。学校先后被授予“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实训基地”、“江苏省高等学校文明学校”、“江苏省高等学校和谐校园”、“江苏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平安校园”、“江苏省教育收费规范高校”、“江苏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江苏省四星级档案学校”、“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连云港市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等荣誉称号。
-
江苏省大港中等专业学校江苏省大港中等专业学校始建于1986年,学校隶属于连云港市连云区,位于连云港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东方大道22号,紧邻连云港港口,占地面积247.8亩,建筑面积7.4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1.86亿元,是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办学点,是国家级重点中专学校、省四星级职业学校、省高水平现代化学校,是江苏省苏北地区唯一一家具有航海教育资质的中专学校。学校秉承“德技双修、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质量为本、内涵为核,深耕细耘,不断促进学校优质特色发展。学校建设省品牌特色专业2个、省高水平示范性实训基地2个,设有中国药科大学函授站、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经国家海事局和省教育厅批准,具有大、中专航海教育资质,开设面向全国招生的航海学历教育与船员培训机构。学校开设航海技术、机电一体化、物流管理三个五年制高职专业和旅游服务与管理、港口机械运行与维护、生物化工三个3+3贯通培养专业,以及船舶驾驶、轮机管理、港口机械运行与维护、机电技术应用、生物化工(制药方向)、计算机技术应用、物流服务与管理、旅游管理、中餐烹饪、幼儿保育十个中专专业。学校现有大中专学生1398人,专任教师166人,高级职称教师54人,“双师型”专业教师71人,硕士学位教师35人。近三年有2位教师获全国赛课一等奖;5位教师获全国信息化教学大赛一等奖,19位教师获省信息化教学大赛奖;2位教师获得省教学成果奖;9位教师在省“两课”评比获示范课和研究课;1位学生获全国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16位师生获省、市创新创业大赛奖;省市班主任基本功竞赛获奖30项。学校积极开展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全力打造服务港航经济的办学特色。推行1+X证书制度,为学生多样化选择、多路径成才搭建“立交桥”。通过现代学徒制,加强实训、工学结合,把学生培养成为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毕业生在本地知名企业高薪就业,就业率达98%。学校积极服务“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服务连云港港航经济发展,培养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学校在努力办好航海专业学历教育同时,抢抓发展机遇,面向全国开展海船船员培训,近三年平均培训量超万人科次,为建设航运强国作出积极贡献,在苏鲁豫皖形成广泛影响力。
-
连云港海州中等专业学校连云港市海州中等专业学校是海州区教育局直属学校,国家重点、省三星级职业中学。学校历史悠久,师资雄厚,曾荣获市先进学校、市文明学校、市法治先进校、市先进基层党校、市职业教育先进集体、市常规管理达标学校、市德育教育先进学校、中国西部教育顾问单位等荣誉称号。学校的前身为创建于1958年的连云港市锦屏职业高级中学,1982年成为市首批职业技术学校,1995年成为省重点职业学校,2003年兼并原连云港市幸福路职业中学,更名为连云港海州职业技术教育中心,2010年更名为“连云港海州中等专业学校”,一直沿用至今。学校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和现代化教学设备。教师中本科学历占94.5%,中高级教师占79.4%,“双师型”教师占61%,25%的教师拥有市级以上的荣誉称号。学校加大教育设施的投入,拥有适合职业教育的实习基地,各专业实验室设备充足,有车工车间、钳工车间、多媒体计算机房、汽修专业实训基地、创业实训室、广告美术室、电子产品装配室等20多个标准实验室。拥有电子阅览室、多功能报告厅、校园网等先进设备。
-
江苏省如东中等专业学校江海平原,南黄海边,如东分院(中专),生机盎然。学校位于如东经济开发区,绿树成荫、环境优美,校园占地面积400余亩,交通便利,设施先进。学校集中高等职业教育、成人学历教育及实用技能培训等为一体,是首批江苏省高水平现代化职业学校。学校先后获得“江苏省德育特色学校”等100多项荣誉称号,办学业绩先后被《光明日报》、《新华日报》等30多家新闻媒体报道。近年来,学校以“面向全省、服务全县、辐射周边、沿海一流”为目标,秉承“尚德砺技、臻善至美”的办学理念,坚持“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办学方向,努力打造“高质量、有特色、现代化”的职教名校,为如东建设“东方深水大港”、“绿色能源之都”、“黄海旅游胜地”提供人才支撑。学校把德育工作作为特色发展的突破口,自1996年下半年起开始打造修身教育品牌,编撰校本特色的“修身教育三字经”,让学生内化于心,外践于行;创新德育方法,自编和出版校本教材20余本,构建“以活动带常规”的育人模式,组建学生社团20多个,形成了知识技能与人文素养并重,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交融,专业技术与职业操守齐修的校园文化风景线。学校追求“立足市场、注重内涵、深化实训、关注技能”的专业建设目标,拥有4个省示范专业,5个省品牌专业,1个省特色专业,4个省现代化专业群,3个省现代化实训基地。学校化工实训基地获“江苏省职业教育技能教学研究基地”称号,连年成功承办全省化工设备维修和工业分析检验项目技能大赛,主办了江苏省职业教育化工技能教学研究基地建设研讨会,组建全省化工教育联盟。学校坚持强化技术技能,培训了大量技能大赛金牌、银牌选手,培养大批具有自信阳光气质、文明有礼品质和创新创业特质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人才。学校立足服务如东经济社会转型发展,以如东企业和社会岗位需求为导向,坚持以“先做人、后做事、重实践、高技能”为培养目标,多年来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引企入校、校企共建、国际合作等办学模式,与数十家企业建立了人才供求关系,保证学生就业渠道畅通,近年来本地就业率达80%以上。学校利用自身的师资、设备等资源优势,先后开设了一系列社会培训项目,每年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退役军人技能培训等超过5000人次,为企业培训在职人员超8000人次。“给我一个学生,还你一个人才”,这是我校对社会的庄严承诺,也是我们不断追求的目标。学校将为本地科技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提供人力支持和智力支撑,不断书写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华章。
-
江苏省通州中等专业学校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通州分院、江苏省通州中等专业学校、通州开放大学坐落于人文荟萃、崇教尚学的通州城区,是一所以五年制高职为主体,融“3+3”“3+4”中高职衔接、三年制中职、综合高中、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成人本专科学历教育、社区教育及职业技能培训于一体的职业院校。学校从1985年创建起步,秉承“立德树人,专注专业,良师业精,传承创新”的治校理念,发展成为首批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首批省高水平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首批省“四星级”中等职业学校、江苏省高水平现代化职业学校、江苏省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先进校。学校占地305亩,建筑面积12.5万平方米,在校生3500余人。正在建设中的区政府投资2.4亿元、建筑面积5.2万平方米的二期工程将为学校带来新的更高水平的发展空间。学校立足通州主导产业发展需要,围绕现代制造、建筑、家纺等三大产业建设三大专业群;立足通州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围绕交通运输、互联网+、现代服务等三大行业建设三类专业。现设有机电系、信息系、经贸系、工美系、建筑系、综合高中部、继续教育部等七个系部,建有省级示范、品牌专业12个,现代化专业群2个,省高水平实训基地2个,省现代化实训基地1个。目前学校教职工433人,其中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比例80%以上,“双师型”教师89.8%,有正高级讲师、特级教师、省职教领军人才、区市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拔尖人才等名师50多人。学校“做人教育”德育品牌全省富有影响;职场与学场“双场合一”的专业课教学模式成为教学名片;成立了南通市级“智能制造”职教集团,引企入校、现代学徒制试点不断深化;技能大赛持续突破,对口高考本科录取率连续翻番;“订单培养”成果丰硕,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近年就业率保持在97%以上。学校先后获省文明单位、省模范学校、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省德育先进学校、全国红十字模范学校、省和谐校园等20多项省级以上荣誉。学校充盈着生命生长的力量,正成为师生共生共长的乐园。
-
江苏省南通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省南通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是一所公立全日制高等职业学校,是南通地区培养白衣天使的摇篮。1951年8月,原南通学院医科受苏北人民行政公署卫生局委托,创办公立苏北第二医士学校、苏北第二护士学校,是为江苏省南通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前身。其后数十载,学校相继易名为苏北医学院卫生学校,江苏省南通医士、护士学校,江苏省南通护士学校,江苏省南通卫生学校,南通卫生学校等等。其主管部门亦在省、市卫生部门之间更迭。1991年1月,台胞姜体臣先生捐资助学,为褒扬其义举,1993年学校更名为南通体臣卫生学校。南通第二卫生学校、启东卫生学校、江苏省海安针灸推拿学校先后于1988年、1994年、2008年并入。2011年1月30日,江苏省教育厅批准学校增列为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南通卫生分院,同年12月被省教育厅授予江苏省高水平示范性职业学校。随着办学条件的改善、办学理念的更新、办学水平的提高,学校于2013年8月获批更名为江苏省南通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并成为江苏省高水平现代化职业学校立项建设单位。2014年9月,学校正式迁入位于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新校区。学校以“一流的师德风范,一流的师资团队,一流的天使风采,一流的校园文化”为办学目标,秉承“厚德、砺志、博学”的校训,“求先、求新、求实”的校风,“精业、善导、奉献”的教风,“敏学、慎思、笃行”的学风,建校60多年来,为社会培养了2万多名高素质技能型卫生专业人才。学校位于中国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思想家张謇先生的故里。现有南通、海安两个校区,占地面积367亩,建筑面积17万平方米。环境优美,校风和谐。在校生已达7000余人,现有五年制高职护理、药学、药品经营与管理、医学检验技术、康复治疗技术、中药学、老年保健与管理、健康管理、中医养生保健和四年制中职护理、药剂和农村医学等专业。其中护理专业为江苏省职业教育品牌专业,药学与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为江苏省职业教育特色专业。学校护理与药学实训基地均为江苏省职业教育高水平示范性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学校长期与复旦大学、第二军医大学、南京医科大学、苏州大学、南通大学、江苏大学等高等院校联合办学,构建中、高等教育立交桥,为中、高职毕业生和在职医护人员创造提升学历层次的自我发展空间。形成了五年制高职、四年制中职二个层次,普通职教、成人职教、职后培训三种形式互补的办学格局。学校师资力量强,教学质量高,毕业生专业思想牢固,医学理论知识扎实,实践操作技能强,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历年就业率稳定在96%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