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教育精准扶贫?职教扶贫如何精准施策精准落地?

什么是教育精准扶贫?

1、什么是教育精准扶贫?

教育精准扶贫工作的主要工作有哪些精准扶贫的关键是精准。 有些地方扶贫投入不少,但实际效果不佳,主要原因在于扶贫对象的精准性、因贫施策的科学性不够。而精准扶贫,正是扶贫工作科学性的体现。贫穷是一种系统性弊病,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项目安排和资金使用都要提高精准度,找到“贫根”,对症下药,靶向治疗,扶到点上、根上,才能让贫困群众真正得到实惠。理解“精准扶贫”的要义,用我们老百姓的话,就是“对症下药,药到病除”。 其中,精确识别是精准扶贫的重要前提,扶贫工作要到村到户,首先要了解哪一村贫,哪一户穷,摸清底数、建档立卡,被称为精准扶贫的“第一战役”。2014年全国共识别贫困村

12、8万个、贫困人口8800多万,并录入扶贫业务管理系统。信息化、动态化管理,为实施精准扶贫打下了坚实基础。 扶贫扶贫,关键是一个“扶”字。给钱给物,只能解一时之困,合理安排扶贫项目和扶贫资金,恢复贫困地区的“造血功能”,才能断掉穷根、开掘富源。贫困人口致贫原因各不相同,有的读不起书,有的看不起病,有的住危房,有的没有劳动能力,有的缺乏启动资金,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而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诺贝尔经济奖得主安格斯·迪顿认为,没有国家与积极活跃的公民的有效互动,就很难形成战胜全球贫困所需要的增长。精准扶贫不是强行脱贫,而是要拔除贫根。用科学的态度营造起扶贫扶志扶智的制度环境,转变一些地区“等靠要”观念,才能解决“人的素质性脱贫”问题,引导民众主动参与乡村建设。说到底,扶起贫穷的人们,最终是要让他们自己站立。精准扶贫摆脱了以往社会保障制度中被动盲目投入的趋势,政府着力于建设一个环境,培育脱贫的能力。教育系统精准扶贫被救助学生登记表怎么填一、资助对象

1、教育精准扶贫资助的对象为在普通高校就读,具有全日制学历教育正式学籍和我省户籍的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在普通高校就读,具有全日制学历教育正式学籍和我省户籍的因灾因病等特殊原因返贫的非在册贫困户子女,经扶贫部门按“精准扶贫教育补助如何申请一、资助对象

1、教育精准扶贫资助的对象为在普通高校就读,具有全日制学历教育正式学籍和我省户籍的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在普通高校就读,具有全日制学历教育正式学籍和我省户籍的因灾因病等特殊原因返贫的非在册贫困户子女,经扶贫部门按“两公示一公告”程序审核后,进入贫困人口建档立卡系统的可纳入资助范围(资助对象以下均称为“农村贫困学生”)。

2、无名额限制,可以提供扶贫手册的学生即可纳入资助范围。二、资助标准对我省户籍农村贫困学生,除享受原有的国家助学金外,新增以下资助项目:

1、扶贫专项助学金,标准为1000元/生﹒年;

2、免(补助)学费,标准为本科3830元/生﹒年、专科(高职)3500元/生﹒年符合以上条件的可以申请精准扶贫八个一批的内容什么意思精准扶贫八个一批包括:

1、产业扶持脱贫一批

2、就业创业脱贫一批

3、生态补偿脱贫一批

4、易地搬迁脱贫一批

5、危房改造脱贫一批

6、医疗救助脱贫一批

7、教育支持脱贫一批

8、兜底保障脱贫一批。

职教扶贫如何精准施策精准落地?

2、职教扶贫如何精准施策精准落地?

谢邀请!扶贫是国家对贫困人口帮扶的一个政策,而职教扶贫更是重中之重。(照片来自网络)“精准施策,精准落地”是当前职教扶贫的一个方向。职教精准扶贫就是要让贫困家庭成员经过学习,或者经过培训,能够学到一技之长,有稳定的工作,稳定的收入。一人工作,能养活全家人的精准效果。但是,一定要抓住下面四个精准。

1、.精准识别对象。就是掌握所有贫困人口贫困原因,脱贫能力和受文化教育程度。

2、精准没置专业。就是发展贫困地区的特色产业和生态产业,以及可以利用的资源。

3、精准服务。就是帮助贫困家庭毕业生就业创业,扶持贫困人口增加就业机会和提高劳动收入。

4、精准建立反馈。就是建立职教精准扶贫的反馈制度,提供职后培训服务,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总之,职教精准扶贫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事情,为全国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创造条件。

中等职业学校在职业教育精准扶贫中应如何作为

3、中等职业学校在职业教育精准扶贫中应如何作为

一:首先确认你是否符合资助对象的要求: (一)在普通高中、中职学校、普通高校(不含研究生阶段)就读,具有全日制学历教育正式 学籍和我省户籍的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 (二)在普通高中、中职学校、普通高校(不含研究生阶段)就读,具有全日制学历教育正式 学籍和所在省户籍的因灾因病等特殊原因返贫的农村非在册贫困户子女,经扶贫部门按“两公示一公告”程序审核并经省级备案后,进入所在省精准扶贫信息平台建档立卡系统的可纳入资助范围。 二、如何进行申请: (一)省内就读的学生向学校提出资助申请,在省外就读的学生(除技工学校外)向县教育局 提出资助申请,在省外技工学校就读的学生向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提出资助申请。 (二)学生提交申请时,应由其本人(或委托监护人、亲属等)提供:

1、《省教育精准扶贫资助申请表》;

2、学生本人身份证(或户口簿)原件和复印件(身份证复印件要求双面复印在同一张A4纸 上,户口簿复印件要求将“户主页”和学生所在页复印在同一张A4纸上);

3、扶贫部门颁发的扶贫手册(须经县扶贫办审核盖章)原件和复印件(复印件要求将“家庭情 况页”和“家庭成员页”复印在同一张A4纸上);

4、学生资助卡(省外就读的提供涉农补贴“一卡通”或“一折通”)原件和复印件。 以上资料,受理单位审核后原件退还本人,复印件存档备查。 (三)资助对象因特殊原因,不能及时提交《扶贫手册》原件审查的,可提交加盖县扶贫办公 章的《扶贫手册》复印件,由县扶贫办在复印件上说明原因,受理单位可据此受理。 (四)符合条件的对象于2015年12月25日前向学校或有关部门提出资助申请。因特殊原因未及 时申请的资助对象,可于2016年春季学期开学时补提出申请。资助对象因兄弟姐妹同时申请等 原因,不能及时提交《扶贫手册》原件审查的,可提交加盖县扶贫办公章的《扶贫手册》复印 件,由县扶贫办在复印件上说明原因,方可受理。 一、了解资助项目: (一)普通高中:扶贫专项助学金(1000元/生·年)、免(补助)学费(760元/生·年)、免 (补助)教科书费(400元/生·年)、免(补助)住宿费(500元/生·年); (二)中职学校:扶贫专项助学金(1000元/生·年)、免(补助)教科书费(400元/生·年)、 免(补助)住宿费(500元/生·年); (三)普通高校:扶贫专项助学金(1000元/生·年)、免(补助)学费(本科3830元/生·年、 专科〈高职〉3500元/生·年)。 二、了解资助时限: 对受资助的农村贫困学生,资助时限从学生入学开始直到完成当期学段学业为止。 新增资助项目按学年申请、审核,直接发放给农村贫困学生。 三、概念界定: 普通高中:指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批准设立,实施普通高中学历教育的全日制普通高中学校和完 全中学的高中(含民办学)。 中职学校:指经政府有关部门依法批准设立、实施全日制中等学历教育的各类职业学校,包括 公办和民办的普通中专、成人中专、职业高中、技工学校和高等院校的附属的中专部、中等职 业学校等。 普通高校:指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批准设立、实施高等学历教育的全日制普通本专科高等学校、 高等职业学校和高等专科学校(含民办高校和独立院校)。 农村建档立卡户:指经扶贫部门完成审核流程,纳入贫困人口建档立卡系统管理的农村贫困家 庭。 因灾因病等特殊原因返贫的非在册贫困户:指经扶贫部门按扶贫标准严格认定、再进入贫困人 口建档立卡系统的农村贫困家庭。

教育扶贫目标是什么?

4、教育扶贫目标是什么?

教育扶贫目标具体包括:提高基础教育的普及程度和办学质量、提高职业教育促进脱贫致富的能力、提高高等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提高继续教育服务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等四个方面目标。按照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和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的目标,加快片区教育发展和人力资源开发,到2020年,使片区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水平接近全国平均水平,教育对促进片区人民群众脱贫致富、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扩展资料:教育扶贫的目的为了深入贯彻教育扶贫精神,确保教育精准扶贫工作有效开展,保障家庭贫困的学生能够正常的接收各级各类教育。发展学前教育,巩固提高义务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到2020年,贫困地区教育总体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实现建档立卡等贫困人口教育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保障各教育阶段从入学到毕业的全程全部资助,保障贫困家庭孩子都可以上学,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困难而失学。每个人都有机会通过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或职业培训实现家庭脱贫,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这就是教育扶贫的目的。参考资料:。

九加一教育精准扶贫体系促进脱贫致富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原则是什么

5、九加一教育精准扶贫体系促进脱贫致富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原则是什么

“9+1”精准扶贫教育专项支持计划,即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教育、职业教育、乡村教师队伍、民族教育、学生资助、高校招生、留守儿童等9个专项支持计划是促进贫困家庭在根本上脱贫致富,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九加一教育精准扶贫体系促进脱贫致富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原则是:补短板,兜底线,拔穷根,建机制,缩差距,重倾斜,保优先,的原则。途径是因地制宜,差异发展,特色吸引,产业培育,带动致富。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和根本目的,是社会主义最本质的规定,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条件和要求。

相似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