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份:
专业分类:
特色:
-
安徽电气工程学校安徽电气工程学校始建于1956年,是一所有着60多年办学历史的公办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先后荣获安徽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综合治理模范单位和安徽省德育教育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学校坐落在合肥市长江西路539号,环境优美,交通便利。“重专业技能训练,重动手能力培养”是学校办学的一大特色。学校有安徽省职教领域规模较大、配置齐全的实训教学中心(汽车实训中心、电工电子实训中心、计算机实训中心、文化艺术中心、数控加工实训中心等),各种实验实训室40多个,有近2000平米的生产化实习工厂。学校实行边理论边实践的教学模式,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熟练掌握过硬的技术和本领。学校有规模较大的汽车驾驶员培训学校——新地驾校,训练车辆300多辆,年培训学员10000多人。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124人,专职教师89人,其中硕士研究生20人,高级职称41人,中级职称34人。学校开设汽车制造与检修、机电技术应用、数控技术应用、电气技术应用、电气运行与控制、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社会文化艺术、电子商务、会计电算化等十六个专业。办学层次有3+2高职、初中专、高中专,函授本科。
-
安徽机电工程学校学校始建于1961年8月,由原凤阳初师改建为“凤阳农业机械化学校”,历经“安徽省农垦厅拖拉机驾驶员训练班”、“安徽省滁县地区五七农业机械化学校”等名称,1978年5月由安徽省农业机械管理局收回,命名为“安徽省凤阳农业机械化学校”,2003年更名为“安徽机电工程学校”,2005年被认定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2018年11月隶属于安徽省农业农村厅。2020年12月划归属地管理,隶属于滁州市人民政府,具体委托凤阳县人民政府管理。 学校事业编制91人,正处级建制,现有在职教职工62人,其中校领导3人(1正2副);离退休人员52人(其中离休干部1人)。专兼职理论(实践)教师44人,本科学历39人。专业技术人员中副高级职称26人,中级职称12人;研究生学历5人(含专业硕士),“双师型”教师32人;省级专业头人1人,省级教坛之星6人。 学校校园面积53714.8平方米,各类教学用建筑面积约15160平方米,学生公寓面积约6800平方米,运动场所占学校总面积约20%,绿地面积占学校总面积约30%,各类文体活动场所设施初具规模。 学校开设机械、机电、计算机、社会文化艺术等各类专业11个,积极探索多渠道、多层次办学,目前在籍生约1200人,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8%以上。 学校重视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加大投入建设各专业实训基地,目前拥有实习、实训室35个,各类设备、设施基本齐全,各主干专业实习开出率100%,基本满足学生实习和技能训练的需求。
-
安徽省马鞍山工业学校安徽省马鞍山工业学校为正县级教育事业单位,主要从事全日制中等职业教育,位于马鞍山市向山镇西山中路88号,隶属于马鞍山市教育局。 本学年,学校面向全省招生,开设数控技术应用、计算机应用、机电技术应用、电子与信息技术、汽车运用与维修、会计等六大类专业,共二十个专业方向。主要开办三年制初中起点普通中专、五年制高职、高中起点一年制中专,兼办数控加工类、计算机操作类短期技能培训班;与合肥工业大学合作,设立了合肥工业大学马鞍山函授站,开办成人本、专科函授教育。 本学年,学校分为两个校区,校园总面积74413.62平方米,其中主校区面积为67655.21平方米,教学用房总建筑面积58410平方米;学校总资产为7213.588757万元。 学校前身为1970年成立的安源中学,后更名为马鞍山市第十中学,1985年10月改制为马鞍山市第四职业高中,1991年10月1日挂牌成立马鞍山工业学校。1998年9月,学校通过了全省合格中专评估验收;2004年12月,学校通过了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评估验收;2014年1月,学校成为首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 学校是安徽数控职教集团理事长单位。校内设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是全国数控培训网络马鞍山培训基地,是马鞍山市数控类技师社会化考核承办单位。是省教育厅指定的2019-2020年安徽省中职学校现代制造类技能竞赛赛点学校。
-
安徽天柱山旅游学校安徽天柱山旅游学校是经安徽省教育厅批准成立的公办普通中专学校,2011年被国家教育部认定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原与潜山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安徽省潜山劳动技校一校三牌。2020年5月,专科层次安庆职业技术学院潜山学院揭牌成立。 学校地处潜山市区,教职工218人,占地面积306.89亩(已办土地产权证204.48亩,正在办理手续102.41亩),建筑面积8.72万平方米(现状4.9万平方米,规划拆除、改扩建、新建后8.72万平方米),400米环形塑胶跑道标准运动场17000平方米,资产总值1.5亿元,教学仪器设备2500多万元,全日制在校生2049人,年均社会培训2000多人次。 学校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两为”(为高等院校培养“知识+技能+素养”的合格新生,为经济社会培养“知识+技能+素养”的实用人才)为办学总目标,努力创建“市内著名、省内知名、国内有名”的A类普通中专学校。
-
安徽新华学校安徽新华学校始建于1997年,是由安徽新华集团全额投资兴办的一所具有颁发学历教育资格证书的全日制中等专业学校,前身为合肥新华职业学校。2006年,学校被教育部认定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是一所配套设施齐、教学质量优、升学渠道畅、就业评价高、享受资助广的中等职业学校。 学校坐落于包公故里、科教基地、历史名城安徽省省会合肥,地处合肥市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大蜀山森林公园南麓,位于占地1500余亩的新华大学园内,环境优美,交通便捷。目前在籍学生6300人,教职工220人。共开设各类专业19个,其中三个省级示范专业(计算机平面设计、电子商务、社会文化艺术)、一个省级示范基地(计算机平面设计)、一个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 近年来,新华集团持续加大对学校的投入,办学条件不断改善,现有实训基地4座,综合多媒体教室13个,实验实训室68个,计算机1640余台,同时拥有标准体育场、篮球场、足球场、餐厅、浴室、洗衣房、礼堂、多功能厅等完备的教学及生活服务设施。 学校立足合肥,面向安徽,辐射全国多个省市地区,努力为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学校坚持贯彻“全员关心,全程跟踪,全方位就业服务”的工作指导方针,不断创新就业工作模式,毕业生就业形势一直保持良好态势,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6%以上,深受用人单位欢迎。此外,学校积极探索对口升学转型之路,五年来,对口升学率均达到96%以上。 学校注重素质教育,强化实践教学,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办学特色进一步凸显。通过开设国画、书法、手工艺制作、拉丁舞、家庭美食等四十门素质选修课,培养学生兴趣,发挥学生特长。成立青年志愿者协会、书画社、街舞社、跆拳道协会等三十六个学生社团,培养学生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多年来,学校积极推进产教融合,重视校企合作,全面推进管理创新与内涵发展,进行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突出师资队伍建设,强化实践教学和技能训练。学校先后与省内外知名企业就航空服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无人机技术三个专业开展实训室共建、师资共享、管理共担的合作新模式。 学校始终坚持德育为先的指导思想,弘扬以技能驱动大众创业,以人才推动万众创新的精神,紧贴地方产业发展,培养复合式创新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通过强内涵、提质量、优结构、稳规模,努力建设具有“地方特色、新华标志”的全国优质中职院校。
-
阜阳农业学校阜阳农业学校是一所隶属于阜阳市农业农村局的公办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坐落于阜阳市古颍州西湖之畔。学校始建于1951年,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和优良的办学传统。近70年来,秉承“立足阜阳,面向全省,服务区域经济建设”的办学宗旨,坚持“明德、精益、求实、创新”的校训,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 学校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毗邻颍泉区万达广场、香港财富广场万象城、泉河湿地公园、阜阳生态乐园。校园占地面积160亩,建筑面积53350平方米,拥有教学楼、科技楼、培训楼、图书楼、实训中心、体育场、学生公寓、餐厅等功能齐全的教学、生活设施。 学校现有教职工126人,其中专任教师83人,中高级教师52人,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75%。教师学历、职称、年龄结构合理,形成了一支教学水平高、实训能力强、成果显著、热心职业教育事业的稳定师资队伍。 学校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办学道路,突出“农”字特色,以涉农专业为基础、多学科协调发展。目前开设有畜牧兽医、宠物养护与经营、现代农艺技术、计算机应用、电子商务、会计电算化、汽车运用与维修、社会文化艺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老年人服务与管理等15个专业。学校教学理念先进,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重视实践教学,拥有24个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包括宠物美容室、畜牧兽医手术室、育苗育种室等实验室及花卉、果树、宠物医院等实习中心。学校教学成果丰富,近年来我校学生在全国、省、市中职技能大赛中58人次获奖。 学校紧随市场和行业的步伐,积极开展就业指导,不断拓宽就业渠道,与省内外二十多家大、中型企业长期开展合作,依托校企合作园区、校外长期实习就业基地,采取校企合作、工学交替、企业委培订单办学等办学模式,培养一专多能、一书多证(毕业证书、职业资格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本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0%以上,近70年来为社会各界培养人才5万多人。我校还与阜阳职业技术学院、池州职业技术学院、安徽扬子职业技术学院、安徽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等高职院校开展“3+2”合作办学;或通过分类升学考试考入本、专科院校学习,真正实现了“升学有门、就业有道”。 作为安徽省唯一一所公办全日制农业类普通中等专业学校,学校在做好正常学历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的同时,还积极承担多种类型的职业培训任务,先后被中华全国总工会、安徽省总工会、安徽省农业农村厅确定为“全国工会就业培训基地”、“全国职工教育培训示范点”、“安徽省农民工就业培训示范基地”、“安徽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基地”。我校依托本校资源,加强与行业、部门、乡镇和企业的联系,主动为当地农业生产提供优质技术服务,真正做到把课堂办到村里、把技术送到家里,为产业转型升级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推进新农村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经省教育厅批准,我校还设立了“安徽科技学院阜阳函授站”、“重庆大学网络教育学院阜阳学习中心”,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培养不同层次学历的技能人才。 几年来,学校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教师素质不断提高,学校规模不断壮大,教学质量不断攀升,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可。全体农校人将秉承事业的火炬,全力书写阜阳农业学校新的篇章。
-
合肥市工程技术学校合肥市工程技术学校,合肥市直属,是一所全日制公办国家级重点普通中等专业学校。2018年3月,经合肥市委常委会、合肥市编委批准,“巢湖市职业教育中心”更名为“合肥市工程技术学校”。2018年被教育部授予“国防教育特色学校”称号。 合肥市工程技术学校位于美丽的全国文明城市—巢湖,与汽车站、火车站邻近,交通便利,校园环境优美。占地122亩,建筑面积42811平方米。开办普通中专、五年制高职、成人本科、函授等办学类型,各类在校学生2998人。学校功能设施齐全,实训实习设备适应教育教学需求。建有教学楼、实训楼、学生宿舍、食堂、田径场、足球场、室内体育馆等设施,校园数字化,教学环境智能信息化,无线网络全覆盖,教学设施齐全,后勤服务完善。图书馆设有图书阅览室,电子阅览室、教师资料室等;三栋学生公寓,可容纳2000余人住宿;学生食堂可同时容纳500余名学生用餐。 学校设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巢湖市普通话测试站”;“巢湖市农民工定点培训机构”;“合肥市第一批社会服务人才培训基地”。
-
合肥市通用技术学校合肥市通用技术学校是在肥东县职教中心基础上、由合肥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普通中专学校。肥东县职教中心的前身是创办于1951年肥东师范学校,2001年由合肥市教育局批准成立,2005年被省教育厅评定为省级中等示范职业学校,2010年被教育部认定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正在创建省级示范特色学校。学校位于肥东县县城店埠镇长江东路,距合肥市中心仅10余公里。 肥东区位优越、交通便捷。肥东县居皖中腹地,东望南京,南滨巢湖,西融合肥,北襟蚌埠,既有“吴楚要冲、包公故里”的盛名,又有“襟江近海、七省通衢”之美誉。肥东是安徽“东向发展”的桥头堡,长三角西向延伸的“必经地”,是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纵深腹地,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核心区域,处于对接长三角、畅通苏皖沪的战略支点上。肥东交通发达。淮南铁路、合宁(合武)高铁、京福高铁纵贯东西、连接南北,并设有肥东火车站、长临河高铁站。合宁、合芜、合徐、合六四条高速公路贯穿全境。长江水运经巢湖直达县城店埠,肥东通江达海优势凸现。 肥东等高对接、融入合肥。肥东作为合肥“1331”城市空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全面等高对接合肥国际大都市建设,高起点、高标准推进市县产业发展一体化、基础设施一体化、公共服务一体化和生态建设一体化,全方位融入合肥主城区。肥东通往合肥主城区有长江东路、包公大道、合裕路、临泉东路、新安江路、繁华大道、环巢湖大道等7条主干道路,有37路、38路、39路、40路四条公交专线,合肥地铁2号线延伸肥东工程已进入前期谋划阶段。 肥东钟灵毓秀、人文厚重。肥东傍山依水,景色秀丽。全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烟波浩淼、景色如画,有其水域面积45平方公里。古庐阳八景之一的“四顶朝霞”绚丽多彩、蔚为壮观。江淮分水岭上的璀璨明珠岱山湖蓝天碧水、仙鸟浮波。有“北九华”之称的浮槎山云烟缭绕、奇石密布。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和合肥青龙厂新四军四支队东进抗日纪念馆是肥东的“红色名片”。肥东人文荟萃,俊彦辈出。宋代有刚直不阿、执法如山的包拯;元代有治军严明、善诗能文的余阙;明代有追随朱元璋、战功卓著的吴复;清代有高举洋务运动大旗、为中国对外引进先进技术开拓者李鸿章;当代有原国务委员、中顾委常委张劲夫,原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更是肥东的骄傲。 学校环境优雅,分区明确、布局合理.占地面积97761平方米;建筑总面积4万平方米。教育教学和生活设施齐全。建有餐厅、学生宿舍、礼堂、教学楼、实验楼、实训楼、体育馆,设有电工基础、电子基础、电子制作、网络综合布线、钳工技能、计算机组装与维修、单片机、绘图、CAD/CAM、电工电子和电力拖动、工程造价、会计电算化、机械加工、数控加工、汽车维修等实训室和多媒体教室以及画室、琴房、舞蹈房等专用教室,有教学用微机500多台,实训设备总价值1400多万元。数控技术应用、电子商务、客户信息客户专业实训基地为省级示范实训基地。 学校现有校生3000多人(包括非全日制学生),专任教师130人,理论课教师全部达本科以上学历,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有4人,实习指导教师学历全部达专科以上。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占44.6%,“双师型”教师占专业教师的74.7%。 目前,学校开设的专业有:工程造价、机电技术应用、数控技术应用、汽车制造与检修、计算机应用、计算机动漫与游戏制作、客户信息服务、会计电算化、电子商务、社会文化艺术、休闲体育服务与管理;2019年新设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和无人机操控与维护专业方向。机电技术应用、电子商务、客户信息服务为省级示范专业;学校与合肥职业技术学院、合肥通用职业技术学院联办3+2五年制高职。 学校坚持“服务发展、促进就业、提高质量、丰富内涵、创新特色”的办学思路,围绕“学会做人、学会做事”的培养目标,加强“两项建设”(文化建设、专业建设),狠抓“三大工程”(招生、培养、就业),强化”四项教育”(思想品德、文化基础、职业技能、身心健康),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力求每个学生“就业有能力、升学有基础”,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学校坚持一手抓就业,一手抓升学,为每一个学生营造成才的机会;与本市和长三角等发达地区的多家优质企业密切合作,订单培养、定向就业,毕业生100%高质量安置,深得学生和家长的满意;学校还为有求学愿望的学生提供升入各类大学的机会,毕业生可以通过参加普通高考和对口高考、中高职贯通等多种方式升入满意的大学;真正做到“就业有保障、升学有希望”。 学校现为合肥市“平安校园”、合肥市“教育系统综治安全维稳工作先进集体”、“中等职业学校管理工作先进单位”、“全省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先进单位”,学校食堂是“合肥市食品卫生A级单位”;学校还是市“农村劳动力定点培训机构”,“全国计算机应用技术证书考试点(NIT)”培训机构、考试点和培训基地,“工业和信息化系统专业技能培训(CAD)项目考试站”、“CEAC国家信息化项目鉴定站”。
-
霍山职业学校学校始建于1968年,是我县唯一集全日制职业中专、职教中心、技工学校、职业技能培训中心为一体的中专学校。经过几十年的励精图治,职业教育不断做大做强。1995年被确定为省级重点职业学校,2004年被教育部认定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2012年7月被教育部、人社部、财政部三部委认定为中等职业“国家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立项建设学校。2014年9月,六安职业技术学院在我校设立霍山分院,2015年7月,经市人民政府批准更名为“霍山职业学校”。 2013年,县委县政府高瞻远瞩,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决定投资2亿元在高桥湾现代产业园建设新校区。新校区占地面积220亩,建筑面积7万多平方米,教学楼、实训楼、综合楼、男女生公寓、食堂、超市、洗浴中心、大型运动场、艺体馆、培训中心等一应俱全,班班通、演播中心、数控中心、网络中心、安防系统、监控中心、电子实验室、实习车间、电子阅览室等设施样样齐全。一所现代化、规范化、科学化的新职校呈现在全县人民面前。 目前,我校现有教职工160人,其中本科学历以上有150人,高级教师74人,中级教师56人,双师型教师105人。省级专业带头人3人,省级教坛新星5人,名师工作室1个。现有学生3207人。开设数控技术、电工电子、计算机应用、汽修、财会、文秘、市场营销、农艺、旅游服务、文化艺术、体育运动等15个专业。 经过不懈的努力,我校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多次荣获市级文明单位;2010年被教育部、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联合授予“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2011年和2014年被司法部、中央综治委、全国关工委先后授予“‘关爱明天、普法先行’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先进单位”和“零犯罪学校”;2013年被安徽省教育厅授予“全省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和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先进集体”;2014年成为六安市首批“依法治校示范校”,2015年度六安市职业教育先进集体。 荣誉与辉煌只代表过去,霍山职业学校将乘职业教育的和煦春风,全校教职工将一如既往地尽职尽责、无私奉献、潜心钻研、锐意创新。在优化硬件设施的同时,丰富办学内涵,提升办学品味。以国内先进、省内领先、地方一流为目标,建设打造一所平安、和谐、文明的现代化校园。
-
马鞍山幼儿师范学校马鞍山幼儿师范学校是安徽省两所国有公办中等幼儿师范学校之一。学校地处长江之滨的马鞍山市江北主城区——和城,毗邻六朝古都南京和历史名城芜湖,是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安徽省示范中等职业学校。 学校始建于1946年,时称“和县简易师范学校”,1952年改建为“和县初级师范学校”,1958年改为中师,校名“和县师范学校”,1986年转型为幼师,更名为“和县幼儿师范学校”,1998年开始面向全省招生,2011年安徽省行政区划调整后,经省教育厅批准,更名为“马鞍山幼儿师范学校”。学校现设有五年制高职学前教育、三年制中专幼教专业,53个教学班,全日制在校生2655人,其中专科生1958人,中专生697人;教职员工116人,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其中高级讲师36人,讲师40人,硕士学位教师21人。学校现有北校区、老校区两个校区,并正在建设占地343亩、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的新校区。老校区占地面积100亩、北校区占地58亩,布局合理,设施完备,建有教学楼、办公楼、艺术楼、科技楼、演艺厅、宿舍楼、餐厅、浴室、超市、田径运动场,配备150间钢琴房及音乐、舞蹈、美术、理化生、语音、微格、多媒体、计算机、学前教育等专用教室,设施先进,功能齐全。图书馆、阅览室收藏纸质、电子书18.1万册,期刊217种。 学校在60年的发展道路上,经过几代幼师人的辛勤耕耘,在全省中师学校中率先实现了幼师办学与幼教市场的对接,走出了一条以“出口”拉动“进口”、以就业带动招生、以创新寻求发展的成功之路。2010年以来,随着学前教育和职业教育备受重视,学校进一步明确办学思路,不断强化自身管理,抢抓机遇,凝心聚力,以提高质量、树立品牌为重点,以规范学校管理、提高办学水平为中心,确立“转型发展、扩大发展、升格发展”的办学目标,牢固树立“发展、创新、品牌”三种意识,切实提升“校园环境治理、教育教学管理和学校形象提升”三项工作,全方位彰显办学特色,在对口高考、入编考试、技能竞赛和推荐就业四个方面都取得了优异成绩。先后被评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安徽省“文明单位”、“绿色学校”、安徽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安徽省首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示范学校”、安徽省示范中等职业学校。目前,学校正以雄厚的办学实力、科学的办学理念、超前的发展目标在学前教育史上续写新的一页。
-
新宾满族自治县中等职业技术专业学校新宾满族自治县满族中等职业技术专业学校,始建于1984年,原全国政协副主席爱心觉罗浦杰为学校名誉校长。2005年被辽宁省教育厅认定为首批标准化职业中专。 学校占地50亩,建筑面积12700平方米,有教学楼一座,学生宿舍楼两座,多功能报告厅一座,学生食堂可容纳1500人就餐。 学校现开设农学、财会、计算机维护及应用、旅游服务与管理、饭店服务与管理、学前教育、焊接、机械加工、化工等9个专业。与各专业配套的实习实训室有:解剖室、病理室、标本室、财会模拟室、客房操作室、餐饮操作室、舞蹈室、琴室、画室和多媒体语音室。此外,计算机专业配有171台师生用机。形成配置合理的局域网。并用光纤连接,不仅能满足计算机专业教学的需要,还能为会计电算化提供较好的实训条件。学校还安装了闭路电视教学系统,实现了教学手段的现代化。 学校现有教职工71人,授课教师均为本科以上毕业生和行业专业技术人才。具有中高级职称的38人,省市级骨干教师16人,双师型教师12人。全校22个教学班,全日制在校生1064人。
-
丹东中等职业技术专业学校丹东市中等职业技术专业学校(简称丹东职专)是由原一职专、二职专、财贸中专、二十七中合并而成。是丹东市教育局直属的国家重点职业中专和国家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学校先后荣获全国先进职业学校、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市模范学校等荣誉称号。占地8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53000平方米,项目总投资1.8亿元。学校现有教职工299人。省级示范专业4个,市级重点专业8个。丹东职专是一所基础设施完备、实训条件优良、产学研相结合综合性的职业中专。学校先后荣获全国中职学生服装设计与制作大赛银奖,全国中职学生烹调技能比赛铜奖,全国中职学生服装表演比赛铜奖,省职业技术教育柱石杯文艺大赛第一名,省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烹调技能竞赛团体第一名,省职业技术学校学生服装技能竞赛团体第一名,省职业技术学校学生会计技能竞赛团体第一名,市职业高中(职专)旅游专业知识技能竞赛团体总分第一名,市职业高中(职专)幼师专业技能竞赛团体总分第一名等荣誉。 多年来,丹东职专为国家外交部、商务部、钓鱼台国宾馆、深圳招商银行、上海多姿服装厂、北京红黄蓝幼儿园等单位培养了上千名优秀员工。学校为丹东的金融、服装、旅游、酒店、通讯、幼教等行业输送了上万名合格的专业人才。同时,学校有上千人轻松考入了理想的高等院校。
-
丹东中医药学校丹东市中医药学校是经省教育厅、省发展计划委员会批准成立的全日制普通中等专业学校,其前身为丹东市卫生职工中等专业学校,学校创建于1985年1月,现隶属于丹东市教育局。 学校拥有两个校区,于家校区(位于丹东市元宝区山上街323号)和金山校区(位于元宝区金山大街551号)。学校占地面积30亩,建筑面积 13276㎡,拥有办公楼、教学楼、实验楼、宿舍楼、图书馆等。校园秀美,树木葱茏,亭台楼阁,错落有致,被称为“绿色卫生学校”。 学校是丹东市唯一一所独立设置的医学类普通中专,肩负着为丹东地区培养基层医护人才的重任。学校以弘扬祖国优秀文化、彰显民族医药特色、培养实用卫技人才、助推社会发展为己任;努力打造一支德业双馨、理实兼备、严慈相济的教师队伍;培养一批知书达理、技能娴熟、个性鲜明的实用性卫生技术人才为目标;建校30多年来共培养了二万多名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技能型医护卫生人才,为丹东地区的卫生教育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近五年来,学校办学成果丰硕,毕业生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达到85%以上,技能考核平均通过率达到95%以上,毕业生就业率达到100%。优良的办学质量获得各界的广泛赞誉,学校先后荣获“辽宁省文明单位”、“辽宁省教科文卫系统职业道德建设先进单位”、“辽宁省卫生先进单位”、“丹东市先进集体”、“丹东市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丹东市精神文明先进单位”、“丹东市职业教育‘212’工程先进学校”、“丹东市诚信示范单位”、“丹东市卫计委模范先进单位”、“成人高等学历合作办学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学校还连续多年被丹东市卫计委评为“党政目标管理优胜单位”和“特别贡献单位”。
-
丹东凤城职教中心辽宁省凤城市职业教育中心(丹东市文化艺术学校)是集大专、中专、技工、汽车驾驶和短期培训等于一体的多功能、多专业、多层次,符合现代职业教育特点的综合性办学实体。现有四个校区,即校部(丹东市文化艺术学校)、校部分部、南校区、东校区。现有教职工308人,专任教师212人,其中本科以上学历167人,教授和副教授级高级讲师80人,在校生3443人。生源覆盖全国7个省、26个市。毕业生遍及全国各地。学校占地面积64549平方米,建筑面积35397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3200万元。现开设学前教育、机械加工技术、汽车运用与维修、旅游服务与管理、工艺美术、数控技术与应用、模具设计与制造、焊接、计算机及应用、财会、电子技术应用等十一个专业。拥有校内实训基地17个。同时学校每年承担国家阳光工程和普惠制培训3000人以上,培训各类汽驾人员超千人。学校教学设施现代化,教学手段科学化,教育管理人性化,先进的办学理念,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优美的育人环境,使学校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
凌海市职业教育中心凌海市职业教育中心始建于1982年,坐落于凌海市凌海大街51号,是辽宁省标准化职教中心、中国职业技术教育顾问单位、辽宁省文明单位、锦州市平安校园、凌海市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凌海市兵员储备基地,是我市唯一一所全日制公办中等职业学校。 学校占地面积52281平方米,建筑面积17930平方米,实训面积4000平方米,专业设备总值3052万元,已建成美术、学前、计算机、汽车、农机、畜牧、机械加工七大实训基地。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教职工111人,其中专任教师95人,硕士学历4人,教授级高级讲师5人、高级讲师32人、讲师38人,省级名师1人、市级名师1人。 学校坚持产教融合,先后与东方华地城、青岛海尔集团、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辽宁昌华印刷包装有限公司、凌海国通汽车修配厂等48家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学生就业率96.1%,升学率90%,2019年30多名学生在省市技能大赛中获奖。
-
莱芜市旅游学校莱芜市旅游学校是经山东省教育厅和莱芜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一所全日制中等职业学校,学制三年(两年在校学习基础知识和专业课程,一年国内外顶岗实习),开设旅游管理、导游、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旅游外语、中西餐烹饪与营养膳食、中西餐面点、会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与管理、老年人服务共九个专业,毕业后颁发国家承认学历的中职毕业证书,学生可参加春季高考、对口单招、成人高考、网络教育等,接受继续教育,取得大专学历。目前在校生1500余人。 学校位于莱芜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凤凰路与鹏泉东大街交汇处,占地面积百余亩,校区紧邻沿河公园,环境优雅,条件优越。学生公寓、学生餐厅配套设施齐全,交通便利,市内公交车可直达校门。 自成立以来,在莱芜市教育局和莱芜市旅游局的指导下,学校坚定不移的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培养素质型、应用型、技能型社会急需的旅游专业人才。最具活力,最懂专业,最爱学生,是学校教职工队伍的真实写照;优良、健全、完善的教学、文体、娱乐、生活设施及严格的内部管理,是学校教书育人的根本保证;鲜明的办学特色,广阔的就业前景,是学校始终把握的生命线。 学校秉承“理论与实践结合,人文与技能融合”的办学理念,教导学生学会求知,学会为人处事,学会自立自强。针对每一名学生悉心指导,培养自信心和适应社会的能力,确保每一名毕业生业务素质高、文化底蕴厚,公关能力强,完全胜任旅游行业各类服务与管理岗位。
-
莱芜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莱芜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是莱城区全力新建的一所公办规范化职业学校,是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由原莱芜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和原莱芜市综合高级中学合并组建,位于莱城工业区(口镇)汇林大街2号。学校总规划占地面积360亩,建筑面积13.3万平方米,计划投资3.5亿元,可容纳6000名学生,400名教职工。新校于2015年9月5号正式投入使用,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100人,开设计算机应用、机电一体化、汽车驾驶与维修、学前教育、建筑工程施工、会计、护理、电子技术应用等专业。 基础设施建设超前,实验实习设备完善。学校建有高标准的塑胶田径场、足球场、篮球场、乒乓球训练室、羽毛球场、排球场、舞蹈室、图书室、公寓、浴室和建筑实训室、护理实训室、会计电算化实训室、电工电子实训室、PLC实训室、电器控制实训室、微机室等高标准实训室和实训基地等。2016年学校将建设2600平方米的大型实习车间,包括汽修车间,电气焊车间和机械加工车间等设施。 师资力量雄厚,高考成绩显著。现有教职工163人,其中高级教师50人,双师型教师40人,硕士研究生4人,学历达标率100%。2016年经莱城区委、区政府批准,学校将招聘16名专业课教师。同时现有专业课教师将分三年到相应专业最顶尖大学参加培训,必将进一步充实师资队伍、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十年来,学校累计已有2700多名优秀毕业生对口升入中国矿业大学、青岛大学、曲阜师范大学等高等院校继续深造,其中有200余人考上本科院校。 管理规范严格,保障学生安全。学校采取封闭式半军事化管理,全员、全程、全方位值班,白天值班人员在校园内无缝隙巡逻,晚上教师在宿舍楼彻夜值班。建立“三全管理—政教处—团委—安全办—级部—班主任—学生会”七位一体的管理网络,构建安全大网,确保学生在校安全。 打通升学渠道,实现贯通教育。学校先后与山东商务职业学院、山东信息职业学院、山东现代学院合作组建“3+2”对口贯通大专班,学生在我校就读3年,之后直接到联办高校就读。同时与中国海洋大学城轨交通学院签订联合办学协议,设立“海大城轨交通班”教学点,学生毕业后可安置到地铁、高铁、城际铁路等轨道交通岗位工作。 强化专业建设,塑造品牌专业。学校现有市级示范性专业3个(机电技术应用、计算机应用、建筑工程施工),规范性专业3个(护理、学前教育、会计)。2016年经山东省教育厅批准,学校建筑专业成为省第三批中职学校品牌专业建设项目(省专项建设资金200万)和山东省职业院校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省专项资金25万),同时学校获得“能工巧匠进校园”特聘教师名额2个(省专项资金10万)。 技能训练有保障,就业安置道路广。教学采取“理论+实训+实习”的模式,变“养马式”教育教学为“赛马式”办学机制,以激发兴趣为导向,以实践训练为主线,以技能大赛为突破,以取得两证为目标。全面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变课堂为“工厂”,变课堂为“车间”。实行订单培养,工学结合。先后与青岛海信、青岛英派斯、上汽通用五菱、北汽福田、莱芜朗进集团达成校企合作协议,为毕业生的就业安置创造有利条件。几年来共有2600多名专业技能扎实、职业道德过硬、敬业爱岗、纪律严明的技术人才被安置到联办单位参加工作,安置率达到100%。 政府补助优惠多,学生上学费用少。在校学生每人每年免除1600元学费,连续三年。为困难家庭学生每人每年补助2000元,连续三年。同时学校还设立了“英派斯奖学金”、“英派斯助学金”、“郎进奖学金”。 学校新班子成立后,提出了“铁的纪律,人性关怀;铁的纪律,爱的教育”的管理理念;确定了“以民主促发展,靠机制创公平”的指导思想;确立了“招的来,管的好,出的去”的办学思路;实行了“三部一室”(教学管理部、学生管理部、后勤服务部、校风督查室)的管理体制;制定了“一个中心,二项杠杆,三个重点”的近期工作目标”(一个中心就是以制度建设为中心,二项杠杆就是作风建设和常规管理,三个重点就是春季高考、技能大赛、规范化学校创建)。站在新起点实现新发展,学校将努力打造全省一流、全国知名的品牌职业教育,力争2016年创建为省规范化职业学校,2017年创建为示范性职业学校。
-
烟台新闻出版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烟台印刷职业技术学校,成立于2005年,由烟台市政府批准,烟台日报传媒集团主办,为缓解印刷行业人才短缺而成立的以印刷为特色的普通中等职业学校,学历为中专,学制三年。原主管单位为芝罘区教育体育局,现主管单位为福山区教育体育局,目前已经向印刷行业输送合格的中专学历中级印刷人才600多人,短训班初级印刷人才1000多人。 学校坐落在烟台市福山区聚福路620号,占地120多亩,总平方数为77372平方米,其中校舍建筑面积5万多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6792.63万元,拥有300米标准跑道,塑胶篮球场地、羽毛球场地、乒乓球场地等各种活动场地配套设施齐全,绿色、花园式的校园让学生们身心放松、愉快并接受着良好的教育。 学校任课教师大都毕业于印刷院校,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和理论功底,拥有熟练的操作技能和多年教学经验。课堂教学、实习指导堪称行家里手。 学校坚持课堂教学和车间实习并重的办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打造技术型、实用型的蓝领人才。 学校的餐厅、宿舍,由物业公司实行专业管理,完全满足学生的食宿需要。 学校依托烟台报捷新闻印刷有限公司(原报社印刷厂)为实习基地,基地各项基础设施齐全,印前、包装、印刷、和印后加工等设备达到胶东地区一流的水准,并通过了9000、18000等标准认证。是烟台印刷协会的常务理事单位。 学校对入校的学生实行免学费教育,学校的助学金、等有关学生资助的各项政策由市教育局核定,市财政直接核发。
-
莱芜市体育运动学校莱芜市体育运动学校成立于1992年10月,1997年11月升格为副县级全额事业单位,为莱芜市唯一一家竞技体育承训单位,2005年和2009年连续两次被国家体育总局命名为“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 办学宗旨 学校遵循“以德育人、文武双修、读训并重、以训为主,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竞技体育人才”的办学宗旨,承担着我市参加省以上各级各类体育赛事和培养输送优秀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任务。 办学规模 学校占地面积2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7万平方米,配有教学、训练场馆9处。现有在职教职工75人,其中教练员28人(中、高级职称24人),文化课教师27人(中、高级职称23人)。在校学生303人,设初、高中两个教学部,7个教学班,现为山东省体校分校,另设有上海体育学院成人教育函授站。配备一支30个编制的市体工队。现开设柔道、摔跤、举重、射击、射箭、田径、自行车、橄榄球、篮球、排球、足球、散打、跆拳道、拳击 蹦床等15个运动项目。 成绩荣誉 建校以来,共获得世界锦标赛、世界杯金牌8枚、银牌3枚、铜牌5枚,亚洲金牌7枚,全国金牌86枚,省级金牌527枚,其中2010年,在山东省第22届运动会上获金牌24枚,列全省第10位,总分1136.50分,列全省第11位,创我市参加省运会以来最好成绩。培养国际运动健将6人,运动健将24人,一级运动员321人。向国家队、省专业队、八一队及各大专院校输送优秀人才573人,现有5名队员在国家队训练。多年来,涌现出孟丽丽、尹玉峰、张有松、时娜、司天峰、李翠、张国林等一大批优秀运动员。队员孟丽丽参加了2004年雅典奥运会,为莱芜体育史上第一个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2005年获全运会冠军。2008年队员司天峰、时娜参加了北京奥运会。2010年队员司天峰获广州亚运会冠军、队员魏绪保参加了新加坡青年奥运会。近年来成功举办省以上比赛43次。 2001年被省体育局命名为“山东省柔道训练基地”。2003年被国家体育总局命名为“全国射箭重点运动学校”,被曲阜师范大学命名为“曲阜师范大学运动训练基地”。2005年被国家体育总局命名为“全国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2009年再次被国家体育总局命名为“全国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 2001年,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2003年被莱芜市政府授予“振兴莱芜体育突出贡献奖”。 2006年被莱芜市政府授予“莱芜市先进集体”。2007年被莱芜市政府授予“突出贡献奖”。2009年被中共莱芜市委、莱芜市政府授予“先进单位”。2010年被莱芜市政府授予“十一届全运会参赛工作先进集体”。2011年被山东省体育局授予“山东省青少年体育工作先进单位”、被莱芜市政府授予“振兴莱芜体育突出贡献奖”。连年被评为市级“精神文明单位”。 学生管理 在学生管理上实行24小时封闭式管理,由教练员负责训练,文化课教师负责学习,学生管理人员负责生活、住宿和管理。学生每月放假2天,周一至周五早晨和下午训练,上午和晚上安排文化课学习,周六周日全天训练 学生来源及去向 学校招生以莱芜市政府批转的《运动员选材输送工作意见》为依托,建立了以市区中小学为中心,辐射其它学校的招生网络。学校对在校学生仅代收39元/人的保险费,其他费用一概免除。新生享受7元/天的训练补助费,学生自交5元/天,按12元/天的标准;省比赛前八名队员享受9元/天的训练补助费,学生自交3元/天,按12元/天的标准,统一在学校餐厅集体就餐。自2008年起,农村籍高中学生每年享受1500元/人的助学金。 学校一直贯彻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办学理念,在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同时,不断拓展学校的出口渠道,努力解决好学生的输送、升学、退役安置等出路问题:学习、训练成绩优异的队员,积极向国家队、省专业队、八一队、市体工队及各大专院校输送外,对服役期满的专业队队员,择优推荐参加工作:2003年有13名市体工队队员在市职业技术学院、市一中、市十七中、市特殊学校等单位安置工作;2011年有5名省队队员由市政府统一安置工作,有3名进入全额事业单位,2名进入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对高三毕业,获得过省以上比赛前八名的学生,由学校和家长共同出资,安排学习驾驶、电气焊等技能,积极推荐就业,以适应社会的需求,较好地解决了退役队员的就业安置问题,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果。
-
莱芜机械工程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莱芜机械工程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是莱芜市教育局批准山东省教育厅备案的规范化市直中等专业学校。学校设有中专部、高等教育部(与德州职业学院、山东工业技师学院、泰山职业学院联合办学;泰山职业学院3+2中专、大专贯通班;报考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大专、本科、研究生)、短训部。学校现有教师61人,“双师型”教师34人。现设有: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康复技术、建筑装饰、机电技术应用、数控技术应用、焊接技术应用、通信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电工电子、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农村经济综合管理、钢铁冶炼、中餐烹饪与营养膳食、形象设计、电子商务、汽修等专业。 学校始建于1996年,名为“莱芜市预备役军人学校”,主要为部队培训军警预备役学生。后来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2002年转型为全日制职业中专教育,并率先实行校企合作、校企合一,使学校与企业实现零距离对接,实行订单式培养模式,先后与莱钢集团、日钢集团、北汽集团、韩国裕罗、海尔集团、海信集团、魏桥集团、济南重汽、中国移动、中国联通、济南建行、泰盈科技、歌尔电子、万声集团等省内外大型企业达成合作意向,学生毕业全部安置就业(签安置合同包就业)、并交纳社会保险。 2009年学校更名为“莱芜机械工程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后来,学校又和德州职业技术学院,山东工业技师学院、泰山职业学院强强联合,开设3+2大专班,初中起点2+3技师班,高中起点2+1技师班,并可取得大专学历证书。从而走出了一条高等学历教育与高技能培训相结合的新路子。 学校设两个校区—莱城校区和钢城校区。莱城校区位于高新技术开发区苍龙泉大街10号,占地面积60亩,有教学楼、餐厅及宿舍楼一座,体育场地10000多平方,开设中专部和短训部。学校现有中专在校生1000多人,每年社会短期培训1600余人。 2013年学校依托莱钢技校,设立莱芜机械工程职业中等专业学校钢城分校,占地9.7万平方,总建筑面面积3.9万平方米,校区位于莱芜市钢城区黄羊山大街,设有中专教育和高等教育部。有教学楼一座、办公楼一座、宿舍楼两座、实验楼一座、运动场一处,校内设有电工、车工、钳工、数控、行车、钢铁冶炼等实习车间。现有中专在校生1000多人,成人自考学生 1800余人。 2016年学校又新征地50亩建设新校区,新校区位于莱芜高新区山财大街路南,财经大学西邻,地理位置优越。学校建成后可容纳学生2000人以上,预计2018年下半年投入使用。 2015年,钢城区教育局与我校联合设立“莱芜机械工程职业中等专业学校钢城分校”,实行民办公助。钢城分校的设立,必将为钢城区人民作出更大贡献。 学校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等一切法律制度,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质量是生命线的观念,坚持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抓管理、求质量、保安全、促就业。 办学20年来,学校一直实行全封闭军事化管理,学生学有所成,在历届莱芜市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均获一、二、三等奖,并每年都代表莱芜市参加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学生入校即签免费安置协议书,毕业发双证:(1.市教育局颁发的中专毕业证,2.国家劳动部验印的中、高级、技师技术资格证(考试合格),证书国家承认,出国有效,)学生就业率100%,就业后无次数、无期限的跟踪服务。 学校按照习总书记“要牢牢把握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的办学方针,坚持以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向导。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市内外各大型企业纷纷预订学生,毕业生供不应求,受到了领导和社会的一致好评。
-
临沂市聋哑学校临沂市聋哑学校 1959年10月建于兰山路西段路北(今市教育局院)。当年招收聋童13人,编为1个班,配教师3人。 1963年,发展到3个班,学生28人,配教职员6人。“文化大革命”中,学校一度瘫痪,后又复课。1979年,民政局投资23万元在教育学院西侧征地9亩,建教学楼1座、平房46间,1981年3月,学校迁至新址。1986年,学校设“临沂地区社会福利厂”作为校办工厂,对外承做、加工木制家具。1989年底,学校有教学班6个,学生118人。教职工46人,其中教师29人(含劳动技术课教师7人)。 主要成就 建校30年来,共毕业学生15级计233人。初,该校只在临沂县内招生。1972年后,面向全地区招生,学制为7年。第一级只开语文、算术,1961年后增设常识、体育课,1964年设木工技术课,1973年设缝纫技术课。1981年后,执行山东省聋哑学校教学计划,开设思想品德、语文、数学、常识、体育、图画、手工、会话、职业技术(木工、缝纫)等课。前4年学习文化课,从第5年起增加职业课比重,学生毕业后一般能达到二至三级技工水平。 1992年, 新建综合楼、教工宿舍楼各一座,新增校舍面积5500平方米,达到可容纳18个教学班的规模。新建了一批专用教室,添置了图书、仪器、体育器材,建成学生职劳实用工厂。8月,通过省府验收。 取得荣誉 1992年,被地区教委命名为“管理规范化学校”。12月被省教委、省残联等六单位命名为“残疾人之家”。1993年10月,被省残联、省民政厅评为“三项康复先进单位”。
-
郓城宋江武术学校郓城宋江武术学校始建于1985年,是一所亦文亦武的民办学校。在党政领导的亲切关怀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学校发展较快。现在学校占地面积18万平方米,拥有88000平方米古朴典雅的建筑群,固定资产1.5亿元。学校现有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和美、奥、韩等国外学生3600余名,设有从小学到高中50个文科班,散打、拳击、跆拳道、空手道、柔道、武术套路、狗娃影视等60个武科班。 二十多年来,郓城宋江武术学校文武两科均取得显著成绩,先后向国家队、省专业队、北京体育大学等院校输送学员3800多名,进入国家武英级和运动健将行列的百余名。学校为各武术馆校培养教练员千余名,为各大企业培养输送保安人员3600余名,先后有30000多名文武兼备的人才从这里走向社会。在国际.全国及省级重大比赛中,获奖牌1260枚。在省“希望杯”散打锦标赛中,该校连续七次夺取金牌总数和团体总分双第一;省拳击、跆拳道锦标赛,也分别获四联冠佳绩;武术套路锦标赛亦多次蝉联冠军。山东省第九届中学生运动会,武校代表菏泽市参赛,武术套路荣获金牌总数和团体总分双第一。在2006年1月的全国散打俱乐部争霸赛中,该校组织两队出赛,“宋江武校俱乐部”获团体总分第一名,“郓城水浒酒业俱乐部”获团体总分第三名。“宋江武校俱乐部”的杨晓靖力挫群雄,争得全国“武状元”,王强夺得全国第二名。该校培养输送出第六届世界武术、散打锦标赛中获得冠军的袁新东、康永刚,康永刚、袁新东、袁晓超、边茂富等还在14、15届亚运会中,分别获得冠军。在全国九、十届运动会上,该校培养输送的学生有50几个夺得冠亚军,还培养出曾在全国散打王争霸赛中夺得“王位”的邵金宝、张永健、王涛、树怀青等。2002年5月和2003年4月的“中法散打对抗赛”和“中美散打对抗赛”,在不同级别的较量中,郓城宋江武术学校以绝对优势获胜。在山东省20、21届省运会上,该校都为菏泽市夺得“半壁江山”。
-
菏泽建设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菏泽市建设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菏泽市建筑技工学校是国办正规学校,菏泽唯一一所建筑类中等专业学校,也是菏泽市培养建设类专业人才的基地。86年建校二十多年来已培养工民建等专业的学生数万名,毕业生遍布省内外建筑等企事业单位,逐步形成了集招生、培训、教学、安置一条龙的办学格局。学校新校区座落在菏泽市开发区渤海路中段----渤海路小学东行100米路北(菏建研发中心院内),交通便利。学校教学设施齐全,拥有微机室、多媒体室、实验室、电教室等。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教学当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在操作技能训练。学校安排食宿,设有学生食堂,按成本收费。学生学习期满,成绩合格,毕业后学校负责办理施工员、预算员等五大员岗位证书,学生毕业后全部推荐到建筑企事业、监理公司等单位工作。就业后均从事建筑施工技术员、资料员、预算员等工作。市内、省内外多家建筑集团、建筑公司均与学校建立了人才供需关系,毕业生就业率达100%。学校为建设系统特种作业人员定点培训单位,建筑业关键岗位培训基地。学校常年培训电工、电焊工、架子工、起重工等特种操作人员,常年开展瓦工、抹灰工、钢筋工等职业技能培训。每年举办建筑企事业单位十二大员(施工员、预算员、材料员、安全员、资料员、质检员)培训班,学习结业后,山东省建工局颁发全国通用岗位证书。学校于1994年创办山东建筑大学菏泽函授站,目前在校专、本科函授生1000余人,为菏泽市承办建筑工程技术(专科)、土木工程(专升本科)专业函授时间最早,规模最大的函授站。
-
阳信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阳信县职业中专是一所综合性国办中等职业学校。地处全国闻名的鸭梨之乡,校园绿树掩映,典雅清幽 ,是教书育人的理想场所。 近三年,从乡镇中学和有关企事业单位选聘、借调任课教师20余人;2003年、2004年招聘应届本科毕业生30余人,整个师资队伍的学历层次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与此同时,学校先后投资建起了校园闭路管理系统、微机室、电教室、机电、服装加工、财会模拟室、多媒体教室等实验实习场所,为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培养提供了可靠保障。 学校现占地188亩,建筑面积3.6万平方米,教职员工118人,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的26人,中级职称的43人,专业课教师中“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54%。主要开设机电、服装(省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医学、计算机(市骨干示范专业)、幼师、建筑、畜牧兽医、农学、林果、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综合高中等专业,在校生2095人。学校先后投资建起了校园闭路管理系统、微机室、电教室、机电、服装加工、财会模拟室、多媒体教室等实验实习场所,为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培养提供了可告靠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