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版中职英语服务类职业模块教案,高教版中职语文(职业模块 工科类)第2课《我为什么而活着》word教案
1、高教版中职英语服务类职业模块教案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内容来自用户:锦信科技与教育信息技术服务平台 高教版中职英语服务类职业模块教案 Unit3informationatwork 【课题】unit3informationatwork《高教版服务类职业模块》 【课时】第一课时listeningandspeaking40分钟 【内容简析与设计理念】本节课时以秘书工作中“电话留言”为话题。(电话)留言是指有来电找上司,上司不在或无法接听时,由秘书所做的电话信息的记录。电话留言通常要转达给上司。电话留言记录通常包括:来电者姓名、电话号码和来电目的,确保记录准确无误,以便上司回来后联络来电者。该课时以获取信息途径作为导入,使学生了解办公室里的办公设备的同时,引入电话这一话题。以一听力材料训练学生获取电话信息的同时,学会记录电话信息。在学习对话,通过拓展训练后,学生能掌握一些电话用语来处理领导不能及时接电话。之后,以小组表演的形式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本节课,重在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使学生能灵活使用所学的知识来处理将来的职场中出现的各种情况。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生能掌握电话用语的词汇。如:message,hangup,putthrough,holdon,callback,onbusiness
2、学生掌握电话用语。如: Goodmorning,canIhelpyou?MayIaskwhoiscalling? Thisis...speakingfrom...Idliketospeakto... Sorry,he’s...(notin/inameeting).I’m...,hissecretary.CanIhelpyou? Yournumberplease.Illaskhimtocallyoubacklater Wouldyouliketoleaveamessage?MayItakeamessage? Would。
2、高教版中职语文(职业模块 工科类)第2课《我为什么而活着》word教案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内容来自用户:鲁冰花之美 《我为什么而活着》 一、教学目标:
1、理解文章的主题和作者的感情,了解文章的结构及揣摩文章的语言
2、树立学生“为什么而活着”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 总体把握作者的思想倾向,引导学生对“我为什么而活着”进行探讨。 三、教学方法:研讨法 四、教学工具:多媒体 五、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听《中央十套》电视散文《对我们的人生负责》,谈谈我们该怎么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二、走近罗素 伯特兰•罗素(1872—1970)系英国现当代著名的哲学家、数学家、社会活动家和政论家。由于政治原因,曾两次被监禁。他是一个极富鼓动天才的辩论家,一个文理兼通的勤勉的科普工作者,曾任北京大学客座教授。他为他所信仰的自由事业而孜孜以求,义无反顾。因他“为思想的自由和人道主义的理想而写作”,于1950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我为什么而活着》一文是他为晚年自传所作的前言,以其饱含情愫的如椽巨笔精要地概述了支配他一生的三种强烈的感情. 三、品味罗素 对比上一版本教材中的《我为何而生》,谈谈自己对翻译不同的感受 四、聆听罗素 听多媒体朗读 五、解读罗素
1、作者为什么而活着?
2、作者为什么追求爱情?记住:没有蓝天的深邃可以有白云的飘逸;没有大海的壮阔可以有小溪的优雅;没有原野的芬芳但可以有小草的翠绿!生活中没有旁观者的席位,我们总能找到自己的位置,自己的光。
3、中职语文职业模块《人格是最高的学位》word教案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内容来自用户:lxw911 教学目标 : 一、感受世纪老人独具的人格魅力,体会“人格是最高的学位”的深远含义,引发学生对“立业与做人”的深层次思考。 二、学习本文小中见大,将独到而深刻的见解寓于几个平凡人物故事之中的结构特色。 三、学习本文文情并茂,叙议结合,营造和谐、轻松的演讲氛围的特点。教学重点: 学习本文小中见大,将独到而深刻的见解寓于几个平凡人物故事之中的结构特色。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设想:第一课 一、作者简介 白岩松(1968——),内蒙古海拉尔人。1985年考入北京广播学院新闻系,1989年毕业后分配至中央人民广播电台。1993年2月调至中央电视台,是《东方时空》主创人员之一。自《东方时空》1993年5月开播至今一直任“东方之子”栏目主持人,迄今已采访社会各界知名人士和新闻人物数百人,平均
4、9天就有一集白岩松与名人的访谈在《东方时空》播出,数量居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所有主持人之首。 二、分析结构与内容 全文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3段),开场白。以本世纪最伟大的提琴家卡萨尔斯告诫前来讨教的年轻人的故事为开场白,吸引听众的注意力,其中“优秀而大写的人”又将“人格是最高的学位”这一演讲主旨寓于其中。
4、人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1课《永远的校园》教案1
授课|教师|课题| 永远的校园|科目|语文|授课| 专业| 升学|授课|班级| 课时|3| 授课| 地点| 教室|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识记作家肖复兴和作品、生字词等文学常识。|
2、初读课文,感受作者对校园生活浓郁的眷恋之情。|
3、理清文章的大体思路,了解不同的学校带给作者不同的感受|能力|目标|阅读课文,筛选有效信息|思想|目标|培养热爱校园生活、热习的正确思想|教学|重点|五所学校给作者带来不同的感受|教学|难点|如何筛选有效信息| 解决|方案|实例示范法|教具| 黑板、粉笔|教学|方法|新授课教学法|教学|后记| 校园生活是学生都熟悉的生活。有的五彩斑斓,有的电闪雷鸣;有的痛哭流涕,有的情意绵绵,但是都会对校园的景物恋恋不忘,都会对校园特有的分为久记于心;认真发觉学生对校园生活的热爱,唤起学生学习的热情,激发学生拼搏的劲头,是这一课一个重要的教学任务。|教师活动|投放学习任务:|
1、识记作家肖复兴和作品、生字词等文学常识。|
2、初读课文,感受作者对校园生活浓郁的眷恋之情。|
3、理清文章的大体思路,了解不同的学校带给作者不同的感受|知识点解析|
1、肖复兴,当代作家,《小说选刊》副主编,《人民文学》副主编。主要文学作品有小说《我们曾经相爱》、《早恋》;散文集《。
5、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2课《善良》word教案
《善良》---王蒙教学目标1.筛选文章关键信息,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观点。2.理解文章重要语句的含义,加深对“善良”的认识。3.培养议论文的文体意识,学习理性的思维方式。4.启发学生对善良的思考,学会用一颗向善的心看待纷繁复杂的生活。教学重点1.理清文章思路,筛选文章关键信息。2.理解文章重要语句的含义,加深对“善良”的认识,学会用一颗向善的心看待纷繁复杂的生活。教学难点逐步深入地理解文章的观点,抓住其中的逻辑思路。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法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指导学生安排时间预习课文,排演短剧《善良归家》。二、导入1.请同学们用两分钟写出一个人最宝贵的五种品质,引出“善良”。2.观看短剧《善良归家》请同学们抒发感想。三、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观点1.运用议论文提炼论点的方法,找出文章的中心观点。明确:我喜欢善良,不喜欢凶恶。2.根据议论文基本结构,理清本文思路。明确:提出问题(第1—4自然段):针对善良似乎过时,善良往往被看着愚蠢的情况,提出自己的思考。分析问题(第5—11自然段):阐述自己对善良的理解与认识。通过对比,强调了善良的力量和作用。我们以对待毒蛇和恶狼的态度对待过的人中,有多少是真正的毒蛇和恶狼?善良者能坦然、安心地。
6、人教版中职语文拓展模块第18课《国殇》教案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内容来自用户:尘埃 江苏省南华职业高级中学 课题序号|授课班级|06大专( )班|周期|授课课时|2|授课形式|串讲法、研究性教学法| 授课章节名 称|国 殇| 使用教具|教|学|目|的|
1、通过作品赏析,感受壮烈的战争场面,体会战士们视死如归的爱国精神;|
2、学习本文刚健质朴的语言;了解作者的文风;|
3、了解楚辞的一般特点;了解屈原高洁的人格品性。|教学重点|诗歌第一段战斗的壮烈场面;| 教学难点| 屈原对战士的高度评价,并上升到爱国主义精神的高度;| 更新、补充、删节内 容| 与学生一起探讨屈原的人格与投江行为;| 课外作业|生字词文学常识积累;| 教|学|后|记| 教 案 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 国 殇|屈原|一、作者介绍及题解:|
1、作者介绍: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名平,字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丹阳(今湖北秭归)人。他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是浪漫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后人将屈原的《离骚》与《诗经》的“国风”并称为“风骚”。“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除此,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还影响到汉赋的形成。|1953年,屈原还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受到世界和平理事会和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屈原的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11篇)、《九章》(9篇)、《招魂》,凡23篇。此外,《卜居》、《渔父》等。